1.
强制996加班几乎成为互联网寒冬的一个标配,从之前激烈的裁员,到现在的无偿加班,这与今年广告费投放锐减共同构成了“经济晴雨表”。之前喊了2年的“移动互联网下半场”终于开始与大多数职场人利益攸关了,互联网公司从经济宠儿到与很多实体经济一样,开始不得不接地气了。
2.
强制996是老板为企业生存的焦虑,一切管理问题背后都是老板看着财务现金流之后的方向问题,如果公司账面上有多的余钱,过着太平日子,老板自然也不愿意做恶人。优秀的公司会鼓励员工自我燃烧激情,而不好的公司会用全员加班来掩盖业务上的瓶颈和问题。加上互联网行业的头部效益明显,90%没有10%的赚得多;很多企业没有创新和核心竞争力支撑,如何熬过去,也是考验队伍能否“食君禄担君忧”的好机会,往往干部不是在公司形势好的时候进来的有能力的人,而是陪公司渡过了艰难岁月的战友,是不是值得坚定留下来,这个好好努力想一想。
3.
其实很多优秀员工是愿意自愿加班的,甚至不要加班费,他们本来就很热爱工作。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能够接受强迫996制度,这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 “自愿996”是一种老板思维,往往是企业的业务骨干,他们往往也需要有企业相应的薪酬激励作为支撑,才能更长久。“无须扬鞭自奋蹄”也是一种员工的自驱动创业精神,榜样的精神是无穷的。阿星认为,对于这样的员工,应该鼓励员工把工作带回家在电脑上做会更好,对于做好的团队给予重奖,多劳多得形成正循环,双赢的局面是企业真正追求的。
4.
一刀切的强制996,可能会拟制一部分员工的积极性,甚至出现为了加班而加班的磨洋工情况,是否能够真正改变公司状况的基本面,还有待观察。不管接受与否,这都是一种老板下达的“权力意志”,这反映出了,员工在企业价值依然约等于自己为企业创造的价值而非是自我估值这一职场真相。只有真正被公司依赖的、可以为公司创造增量的员工才是有安全感的。真正有业务能力的人是不必担心被裁的,并且他们也应该积极表态,自己是与老板站在统一战线上的,对着干的只有愤青和杠精。
5.
如何才能在激烈的人才市场之中不被淘汰,越是在寒冬越是能够让人静下来心学习,因为暴富的诱惑会少很多,危机感弥漫反而激发更多人上进,谈谈四点体会和经验:
(1)不低于本科的学历。
裁员越严重,表明招人条件越高,低学历就越难进入好公司。如果只是专科,请不要忘记充电提升学历,觉得自考是一条适合专科生提升学习的出路,但无需报班;考研也是高考之外的改命的一条的途径;当然既然是拿学历为主就不要有什么名校情结了,毕竟经济下行更多大学生会选择考研保研这条路,竞争同样异常激烈。
照现在的势头,在一线城市,未来有可能研究生也只是基础学历;尤其应该在自己职场晋升困难时得加强学历提升。我也是工作5年之后去备考研究生时候,进复试时还是专业第一,然后一边读书一边关在宿舍里写了三年科技自媒体。但是我自己清楚,学历只是职场敲门砖和心理托底的心理安慰,核心认知力和随时随地从小白到专家的能力提升。
(2)有一技之长。
你也许什么都会并且是业务小能手,公司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但其实生存不需要你会很多种技能,你得有一项技能是你最强的,并且让人一起想这种技能就想起了,这就是职场的定位,没有人能够会擅长做所有事情,我们要学会尊重专业。博杂会让你很会聊天,但是专精才会真正让你赚到钱。
职场人尤其是95后不要频繁跳槽,与其去找工作,不如等你足够厉害的时候,别人来挖你;并且我相信,只要你技能足够厉害,就一定会有人挖你;“去找客户推销,不如让客户追着你成交”,这在任何领域都是相通的。
(3)积累自己的个人的品牌。
个人品牌就是你不再是一个需要重复介绍自己是谁、会干嘛,而是被人认可、值得信任并且投钱,才是品牌。参照这个逻辑,你应该输出更多有价值的内容、资讯、干货、建议,时刻做好服务,帮助到了人,别人才会相信你、感激你。
不要急功近利去听什么课程刷什么屏,不要去学什么30天速成一个文案高手、一条朋友圈赚一台兰博基尼这种不靠谱的事情,这样只会让人觉得是一个跟风的韭菜,而不是有足够定力、有独立主见并且可能掌握自己航向的人。
(4)有自己的“朋友圈”和合作圈。
越是优秀的人越是注重有品质的有效社交,并且社交圈子尽管不庞杂,也会非常高效,而每一个职场人士都应该编织其自己的社会资源的关系网,并且能够把社会资源与自身的业务紧密结合在一起,时刻让人感受到你是一个有能量调动资源处理问题的人。
好的圈子是互帮的,不好的圈子是互撕的,不断让自己处在一个正能量、价值流动的圈子内,向优秀的人学习,向优秀的案例取经,朋友圈有老师出书了买一本,既是学习也是价值的认同,比听遥不可及的大V课程实在。
6.
尽管有人会在选择去国企或者考公务员,但是国企并不是保险箱,温水煮青蛙,给年轻人带来了短期的安逸,但是长期来看永远无法弥补的机会成本。当然,如果你有好的背景和出身,那也未尝不是一条好的出路。
创业看起来是高风险,实际上是最保险的,目前大公司中裁掉中层也说明创业本身是长远来看的理性决策。创业首要是有100个客户,并且能够长期为他们提供有价值的产品或者服务。创业既是底线,也是高线。
眼下的困难都在,但并不意味着没有机遇,事实上,总有人很多火的事情是你不知道,但你知道了做得人已经太多了。每一次寒冬都蕴藏着创新机会,目前抖音涨粉、教育培训、小程序、企业服务等都是很有钱景的方向,机会和资源属于深耕这些领域的人;而人工智能、5G底层技术变革商业化也会在很快重塑移动互联网行业,我还是相信,互联网行业的机会比其他很多领域要多很多。